close
1/03 我腸胃炎,  接著躺了兩天,  也吃了兩天的清粥。  今天有好了許多,  但還在恢復中...  這陣子寒流好像很多人不舒服,  大家也要注意健康, 願上帝祝福你!

但這幾天還是有工作, 勉強地做了一點點, 另外還有《傳道書》的報告跟讀書進度, 我還未著手。只將讀書進度 讀了一些。 明天就要快遞出去了~ 也求神給我恩典。

無意間我 看到個blog,深深的吸引了我。
裡面板主挑的音樂,有古典,有戲劇,有各國語言,
我雖然並非特別鍾情於古典音樂,但也被她挑的音樂深深吸引。有著一種陶醉的魅力。

自從我小妹他們國際知名劇團 改編了 19世紀俄國文學家 契訶夫((俄文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)的數篇短劇。
讓我有時也會稍微注意到俄國的文學,為什麼那麼強?
特殊的是皆有強烈的哲學色彩在裡面。
不知道是不是 現實主義 加上共產主義的民生潦倒之故。故事與意境之間總是非常寫實的哀怨,而且常常在尋找真理。又或者是 俄文據說是全世界最難的語言,語態文法變化萬千,才讓文字更加的鮮活深刻?


今天看到這篇轉載 「【轉載】荒唐人的夢-杜斯妥也夫斯基(下)」(1877年)
http://yeats1103.pixnet.net/blog/post/12395879
全世界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——杜斯妥也夫斯基(Fyodor Dostoevsky 1821-1881)

「上中下」我都有看。但是「上中」都看不太明白。
唯有「下」,我感動了。

因為他字排版有點擠,眼睛吃力,所以我重新排版了【轉載】荒唐人的夢-杜斯妥也夫斯基(上、中、下)


加上背景音樂,是 Mozart 的 Ave Maria
我用偉綸所贈的愛心 「鐵三角」耳機,又偏偏是攻女音的,真的美不勝收,讓我的思緒也進入一個沉淨的平穩中翱翔著,閉上眼睛仔細聆聽旋律,的確會泫然感動。

我回味這篇,很多地方跟 契訶夫的 《16號病房》 有些雷同。
都是講一個 被世人所定義的瘋子,他自認為是別人不懂他,他有真理。但作者又技巧的描繪很模糊,包括他時而敏銳時而荒誕的想法,所以讀者也會迷惑主角是真的瘋子嗎?

在文學史壇上,通常不會有人會去做跟別人一樣的題材,而且是這麼接近的,包括社會寫實面的刻畫,
不只有「朱門酒肉臭、路有凍死骨」這樣的病態慘狀,還有許多病態故事。

可是俄國文學不少這類的作品,
我在想、也許這在當時真的是一個很普遍現象,整個病態的社會,跟暗無天光的痛苦寂寥。

我第一次看這篇 「【轉載】荒唐人的夢-杜斯妥也夫斯基(下)」的時候,跟第二次看的感覺全然不同。

我先講第一次讀時的感想,是有一點誤解, 我想:一個不精準的神學,也許導致不完全的熱情 與偏差的方向。


俄羅斯大部分是東正教。2007年的網路資料指出,有63%的俄羅斯人認為自己是東正教信徒,另有12%的人相信上帝。

有人說 Говорят

  和英國人或美國人聊天,遲早會談體育運動;法國人談時尚女性;


  而俄國人,特別是老百姓則會談宗教和上帝的奧秘。」


我對東正教並沒有親身蒞臨過,
但有沒有可能 在認為「信徒被呼召來過「神化」(deification)的生活,意思是指變相成為神的形像樣式,最主要是顯現在沉思默想中的忘我境界(ecstasy)。原始出處)」 這樣的宇宙觀、價值觀與文化中,其文學作品中、不乏把瘋子跟真理掛在一起。   我膚淺的認為,冥想這類的神祕經驗探索是危險的,因為別的靈難保不會趁虛而入,我想也的確是有些真瘋子的產生。(默想咀嚼神的話屬第一手,但冥想畫像是第 不知道n手,畢竟這些畫像也不是真實的,是畫家自己的感動。就像不斷默想背誦《活出美好》不如回去背神的話。)


而作者筆下的主角 ,把罪和墮落 敘述的何等淋漓盡致,刻劃出一個活生生罪惡之城的景象------就在你我週遭,就在你我未蒙救贖的生命中。沒有上帝的地方,便是人間煉獄。

人類想要找神(造物主),但又不要上帝,所以膜拜著自己的希望,
他們...修建神廟,為自己的理想和「希望」祈禱,同時又深知好夢難圓,希望無法實現,卻又眼淚汪汪地對它頂禮膜拜,敬若神明。...

...出現了各種宗教,崇拜虛無和自戕,以期在虛無縹緲中求取永恆的安息。這些人在徒勞中終於疲憊不堪,滿臉苦相,而他們還宣稱受苦是一種享受,因為在受苦中才有思想。他們編撰歌曲頌揚苦難。...」

把刻苦的「攻克己身」不是為了「叫身服我」,
而是人類自淫在受苦與墮落之間找到一個存在感,其實真的給他一條救贖的出路,他又不要,不想要救贖。這也許就是自虐的一種興奮高潮。


這把人那根部罪性的無奈,描寫的太深刻。
我怎麼擺脫這血液中的罪性,
真的如保羅說的 「 我真是苦啊!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?」

(羅馬書7:18)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,就是我肉體之中,沒有良善。因為,立志為善由得我,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。
7:19 故此,我所願意的善,我反不做;我所不願意的惡,我倒去做。
7:20 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,就不是我做的,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。
7:21 我覺得有個律,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,便有惡與我同在。
7:22 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(原文是人),我是喜歡 神的律;
7:23 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,把我擄去,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。
7:24 我真是苦啊!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?
7:25 感謝 神,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。這樣看來,我以內心順服 神的律,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。

但後面,主角彷彿開始有了救世主情結,去成為一個火熱的傳道人,
這是錯誤的神學觀導致的結果。

...我老是喜歡災難和痛苦,但只是為了自我擔待,而對於他們我憐憫得痛哭流涕。我祈求他們原諒,我無限自責、自咒和自我鄙薄。我對他們說,這一切都是我幹的....

一部分而言,這已經落入了 「宗教徒」的問題裡面。
也許是部分的心裡投射,要別人釘他十字架,卻忘了主耶穌已經為他、為世人所背負了。
也就是世俗中心理學講的那一套救贖,好像任何一個宗教狂熱份子都可以成為第二個耶穌基督。

看到這裡,你我都可以明白,這兩千多年來,宗教狂熱份子非常之多,卻沒有第二個主耶穌基督。這也是真真實實的。

但另個角度而言,又或者他是要描述 主人公從對社會的憤恨與定罪,轉換眼光看到自己的罪性,而在夢中對自己的知罪,認罪,覺得自己才是那該上十字架的。



第二次讀時,

我可看懂了 「上中下」全部,再重新看過一次,心裡仍是感動。
為什麼故事主人公想自殺呢,
因為他發現世事都是虛空,即使他不是所羅門王,有一切的權、錢、色、智之向度的極致發展,但也能感到他的學識無用 「...大學裡學到的全部知識彷彿只是最終向我證實和說明:我學習愈深入愈荒唐。...」,
什麼都是無所謂,都是可有可無,一切全沒所謂, 自己空無一物。

我想,你我很多人,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,甚至嚴重一點就到了「沒有感覺」的境界。再來就是沒有現實感。接下去恭喜,差不多就要去精神科報到(因到某個程度就會伴隨一些生理症狀影響到生活)。

所以在「」他講到一個觀念跟Newage很像, 「...生 命和世界現在彷彿都要取決於我,甚至可以這麼說,現在這世界彷彿也是為我一個人 而創造的:我自殺了,世界也就不再有了,至少對於我來說是如此。我的知覺一旦消失,整個世界也就隨即消亡,就像幽靈一樣,就像依附於我的知覺一樣,因為這 整個世界和全人類也許就是我自己一個人。...」而佛學也是強調大千世界,強調塵世、喜怒哀樂都是幻覺耳,整個世界就是自己一個人,在輪迴中不斷(在幻象中)修行。

 人在「沒有指望時候」的指望,還有什麼呢?
還能是什麼呢?
.......就是對「絕對真理的盼望」。

4:18 他在無可 指望的時候,因信仍有指望

主人公 在自殺之前,在異夢中得到了啟示,是來自於對於「絕對真理的盼望」與呼喚,在夢中他在墳墓中,向生命的主宰者禱告了 (也就是他相信、有位他生命的主宰者)---
於是他做了一場夢,
那場夢帶他去了一個類似新天新地的地方。那地方跟 電影《阿凡達》中的潘朵拉星球還滿像的。

...於是,從那時起我就傳起道來了!還有——我愛所有嘲笑我的人,勝似其他所有的人。為什麼是這樣——我不明白,也無法解釋清楚....

這種描述,有兩種解讀角度,
  • 一種就是偏負面的救世主情結,因為他認為只有他知道真理,他要傳播給別人,但他口中的真理,僅止於夢中的景象。是夢阿~證據何有?隨便誰都可以說。傳播一個沒憑沒據的個人夢境,所以被人說是瘋子。
  • 另種就是偏正面的傳道者,我想到唐崇榮博士說信仰的定義:信仰(faith)是透過理性回歸絕對真理。透過上帝所賦予的理性、回歸那絕對的真理。也就是回歸真理的理性。反之就是迷信。
是知道他信的是什麼、他信的是誰。主人公說他「看」過真理。個人經驗還是最重要的一環。他看過愛, 而聖經說「神就是愛」。造物主是愛的源頭。

約一    4:8    沒有愛心的,就不認識 神,因為 神就是愛。

約一    4:16     神愛我們的心,我們也知道也信。 神就是愛;住在愛裡面的,就是住在 神裡面, 神也住在他裡面。

所以最終還是在講一個faith,天堂,還是要憑信心去領受。跟正確的對象,尋求啟示、與驗證。對於經歷過的人而言,整個世界對他而言已經不再一樣,
然後他愛那些嘲笑他的人,希望對他們傳播真理,我想,在基督裡有屬靈經歷的人,都知道那個「愛與火熱」並非第一種的救世主情結;而是當你住在愛裡面,就沒法不去愛。
我知道這個邏輯很少人能體會明白,因為我以前也只能想像。後來也曾被親友質疑,但人嘛,不懂得還有很多。留待時間去證明。

但以神學角度而言,聖經說的很清楚,唯有靠信耶穌才能得救。


我想這篇文學作品,也有點奇妙,在130多年之後,天文界的確發現有一顆星球跟地球非常類似,這到底是否是天馬行空的幻想小說,或者真在那個悲慘苦難的日子,有著一線曙光的啟示,(在19世紀悲慘困苦、卻也是俄國文學的黃金時代)還待時間慢慢驗證。

感謝上帝 帶領我看到這篇感動的古典作品。我想中文翻譯的也很棒了。

認識基督真的很奇妙,
認識主以前、我既沒唸什麼書,對這些藝文也全不感興趣,
但因為主的關係,
復學這幾年,對總體經濟與貿易這塊的知識激起了我的興趣。
接著帶了我去歐洲、也讓我對許多古典畫作開始有了欣賞的感覺,可能是知道那背後的故事跟精意吧,
現在還帶我看俄國古典小說,
在華神老師也常提到一些哲學家、 一些主義的名詞, 我不會覺得無聊也覺得很喜歡。這真是我沒想到的。


認識主之後,當我走在真理的保護裡面,漸漸地有一種「世界很colorful」的感覺~  因為我看到的,是這些人事物怎麼回應上帝、怎麼反映真理。

我想連我這麼駑頓的人都可以有這樣的發現,
那些原本就很有藝文天賦的人,又該有怎樣的飛黃光景呢。

感謝父神的厚愛。


為你的東正教朋友作見證的指南


 1. 記住得救不依賴於行為或與某個教會的結合,得救依賴於和主耶穌基督的個人關係。這種關係是由信心而來的(參見以弗所書2:8-9)。

2. 禱告並相信聖靈會讓福音的好消息進入到沒有得救的人的心裡。


3.分享你的見證。很多東正教教徒從未經歷過與耶穌基督的個人關係。關於耶穌在你生命中的作為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。儘量使你的見證簡短。避免使用東正教教徒不熟悉的詞語,如"走上祭壇"(walked the aisle" )、"得救"和"重生"。


4. 解釋由於上帝的恩典,你的得救是有確據的。要明確的告訴對方你對得救的確據是源於上帝的恩典,而非源於你的好行為和保守自己信仰的能力(參見約翰一書5:13)。


5. 給他們一份《新約聖經》的複印本。告訴他們解釋救恩的經文。


6. 避免爭論與救恩無關的問題。


7. 在介紹福音時,堅持以基督為中心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isyok 的頭像
    daisyok

    不菸小羊羔

    daisy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